工信动态
经国务院批准,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9月20日—23日在安徽合肥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创业创造 迈向制造业新时代”,副主题是“携手全球中小企业 共创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届时还将举办五大板块重要活动,展览展示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
这场旨在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制造业盛会,将彰显“三个特色”:突出“国家级”“世界性”“制造业”,打造高质量发展促进平台、高端化开放合作平台、高层次专业交流平台。
特色一:突出“国家级”,打造高质量发展促进平台。与去年首届相比,这次大会规格层次显著提高,邀请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重要活动,在上届4家主办单位的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全国对外友协、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等联袂主办,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同时一大批中国“两院”院士及知名专家学者赴会,更加重了会议的成色。
据悉,大会将聚焦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和全球智能制造发展前沿趋势、关键技术、实践成果,全面诠释和引导帮助制造业企业准确理解智能制造业本质,精准把握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正确应用智能制造技术。
大会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邀请上海、江苏、浙江作为大会主宾省,专门设置长三角一体化展区,围绕优势企业集群、领军企业发展、产业合作、融合发展、未来产业发展等板块,展示新时代长三角协力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增长极的崭新成果和广阔前景。
大会聚焦促进中部崛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部地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努力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特色二:突出“世界性”,打造高端化开放合作平台。大会聚焦推进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合作,广泛邀请“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客商参会,围绕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赢合作,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合作,以高水平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应邀出席大会的重要境外来宾约600位,占据重要嘉宾的半壁江山。部分国家外国政要和一批外国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8个外国地方政府代表团、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高管、30多家境外知名商协会负责人将出席大会。
本次大会还首次设立“主宾国”,英国将设立其国家馆,派高规格代表团参会,举办一系列合作交流活动。大会展览展示将设置国际制造展区,汇聚全球部分高精尖产品,使用多媒体互动、交互体验等现代新兴技术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展示全球制造业新技术、新成果。
大会还举办“央企、民企、外企、港澳企、台企、侨企”六大板块项目对接活动,瞄准世界500强尤其是制造业100强和行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开展精准对接,促成和签约一批高质量的合作项目。
特色三:突出“制造业”,打造高层次专业交流平台。本次大会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举办主旨论坛以及精品制造、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10多场专业性平行论坛,邀请高层领导、顶尖专家、业界大咖出席,围绕大会主题,共同探讨制造发展最新理念,研讨产业创新未来方向,展望工业革命广阔前景,碰撞思想火花,汲取各方智慧,凝聚发展共识,并以大会组委会名义发布《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合肥倡议》。
据介绍,大会聚焦“5G时代工业互联网新突破”,拟发布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和云制造发展指数;聚焦“中国声谷智能高地”,拟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制造业领域权威机构、500强企业还将发布相关产业发展报告以及最新产品和技术。
围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采用实物、模型、图文、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多样化形式,展示制造业创新发展和前沿技术。其中,户外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展区将邀请世界知名车企,展示无人驾驶设备、无人驾驶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等产业成果,提供智能互联等观展体验。此外,在大会展出(发布)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中,将按照技术创新性、功能实用性、市场竞争力等指标,评选出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围绕持续创新能力评选出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之星”。
安徽制造特色鲜明、创新活跃强劲、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多发优势综合集成于一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赋予了安徽发展新的时代坐标、开辟了更大空间。安徽正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着力夯实制造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打造“三基地一枢纽”,壮大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实力。
近年来,安徽坚定不移坚持高质量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5%。近年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增速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其中,2017年居全国第6、中部第2位,2018年(9.3%)居全国第4、中部第1位,创近四年新高。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