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动态
我国钢铁产能置换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8月20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区自2024年8月23日起,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未按本通知要求继续公示、公告钢铁产能置换方案的,将视为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并作为反面典型进行通报。《通知》认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供需关系面临新挑战,绿色低碳、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兼并重组等对产能置换政策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出清一批“僵尸”企业,需要一批不适合在钢铁赛道的企业及时退出。
兰格钢铁网高级分析师王英广认为,工信部发布《通知》,这是在行业亏损面扩大、经营困难的局面下顺势而为的举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向记者表示,当前钢铁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对产能置换政策提出新要求,在钢铁行业冶炼装备大规模置换升级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开展产能置换办法修订工作正当其时。
随着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后,我国用钢需求明显走弱,基建以及制造业难以承担起需求的缺失,钢铁产能总体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通知》明确,工信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研究修订钢铁产能置换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产能置换政策措施,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后印发实施。
一德期货黑色金属分析师马琳分析,《通知》短期对钢铁行情没有明显影响,但在行业低迷阶段有望加速淘汰落后和“僵尸”产能,加速市场化出清过程。
几经起落,产能置换政策随行业发展递进
我国出台钢铁产能置换方法已不止一次,行业供强需弱的矛盾一直没有彻底解决,不少企业违规通过产能置换等方式变相扩大产能,使得产能“越置换越多”。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我国钢铁产能布局遍布全国,总体产能已达到较高水平。然而,部分区域存在产能无序扩张和重复建设现象,钢铁产能结构不尽合理,部分老旧产能尚未得到有效淘汰,而新建产能往往集中在高效、低耗领域,这种结构性矛盾制约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因此,暂停产能置换将促使企业将更多精力转向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高质量发展路径,这将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知》认为,《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21〕46号)实施以来,我国钢铁行业通过钢铁产能置换,有力促进了行业改造升级、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兼并重组,但仍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督落实机制不完善、与行业发展形势和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该办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行业形势。
实际上,我国出台钢铁产能置换方法已不止一次:
从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提出钢铁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到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坚决遏制钢铁产能盲目扩张。
从2015年工信部《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起始阶段,到2016年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
从2017年工信部《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办法》第一次修订,到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关于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暂停与再次修订。
从2021年工信部《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第二次修订,到2024年工信部《关于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第二次暂停与再次修订,我国钢铁产能置换政策越来越趋于体系化、规范化,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202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持续面临严峻形势,行业供强需弱的矛盾进一步突出,仍有不少企业违规通过产能置换等方式变相扩大产能,使得产能“越置换越多”。与此同时,产能指标的市场交易问题也变相导致“僵尸”企业无法按时出清实现行业动态平衡,以致形成了“想死死不了,想退舍不得”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有12家钢厂发布产能置换方案。其中,涉及新建炼钢产能1026.75万吨,新建炼铁产能805.27万吨;涉及淘汰炼钢产能1291.117吨,淘汰炼铁产能1083.99万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此前都表示,2024年将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坚决防止反弹,严格执行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等政策法规,坚决杜绝新增产能等违法违规行为。
越换越多,优化产能置换迫在眉睫
钢铁行业连年去产能、钢铁产量却连续增长,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存在,与行业当前发展形势和需求不相适应,钢铁产能置换调整与优化已迫在眉睫。
专家表示,在我国钢铁行业连年去产能、钢铁产量连续增长的怪状下,相关政策修改调整也就成为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此前钢铁产能置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关于置换产能的具体范围不够明确,部分非重点地区没有明确具体的置换比例,导致一些地区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擦边球”现象。
其次,有些地区产能认定标准不统一,同一个炉型有备案、底单、测算、设计等多种不同的所谓的“产能口径”。
再次,有些地区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利益驱动,甚至想方设法盘活本应出清的“僵尸”企业。这种做法并没有真正减少钢铁行业总产能,只是将产能从一个地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导致产能置换后部分地区钢铁行业实际产量出现了快速增长。
钢铁行业一些被置换的落后产能原本使用效率就很低,甚至已经停产,而新建项目一旦投产,往往能够迅速达到甚至超过设计产能,从而实现产量的大幅增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我国钢铁行业在多次压减产能后,产量仍然逆势增长。
马琳认为,对于当前的钢材市场来讲,暂停产能置换有“远水解不了近渴”之感。在钢铁产能减量置换文件出台的初期,政策执行效果并不好。
据Mysteel(我的钢铁)统计,2021年,全国19省市发布了钢铁产能置换方案,涉及新建炼钢产能8529.75万吨,新建炼铁产能6453.08万吨;涉及淘汰炼钢产能超8976.21万吨,淘汰炼铁产能7526.71万吨。(即2021年的钢产能置换比例为1.05,铁产能置换比例为1.16)到了2023年,Mysteel统计国内钢铁涉及新建炼钢产能3810.7万吨,新建炼铁产能3743.38万吨;涉及淘汰炼钢产能超5020.14万吨,淘汰炼铁产能4979.83万吨。即2023年钢产能置换比例在1.32左右,铁产能置换比例在1.33左右。
2024年以来,我国8省份公布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中,涉及新建炼钢产能1541.75万吨,新建炼铁产能805.27万吨;涉及淘汰炼钢产能1840.617吨,淘汰炼铁产能1083.99万吨。2024年钢产能置换比例为1.19左右,铁产能置换比例在1.34左右。考虑到电炉鼓励新增,2023-2024年的置换比例已基本满足《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要求。
但是,置换期也伴随着超低排放改造的加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流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产能占比约达到了55.5%左右,还有21%左右的产能完成了部分改造,其中有74%左右的产能完成了《清洁生产标准》的相关要求。因此,基于能耗、环保不达标为约束条件的限产影响比例降低,并且由于技术升级,大高炉实际生产系数也比前几年有所提高,造成了产能依然过剩与行业当前发展形势和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钢铁产能置换调整与优化已迫在眉睫。
影响有限,后续产能置换将针对“名减实增”
我国再度暂停钢铁产能置换是要对产能扩张“急刹车”,主要是近些年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但暂停不等于终止,不会对现在钢市行情产生大的影响。
我国钢铁行业急需一场深刻的“净化运动”,旨在清除一批“僵尸”企业,促使那些在钢铁赛道上竞争力不足、不符合行业长远发展需求的企业主动或被动地退出舞台。
卓钢链黑色研究院认为,2024年,我国再度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主要还是近些年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由于地产行业进入调整阶段,投资开发以及新开工持续低迷,同时基建方面受到政府财政约束而增速有所放缓,导致我国钢铁表观需求量下滑。而产量方面,2021年,我国全年粗钢产量虽在2020年峰值之后回落,但仍然稳站10亿吨关口之上。2021-2023年间,全年粗钢产量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上海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分析,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政策的初衷是限制产能、压缩产能,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企业、地方政府以各种方式变相新增产能,造成钢铁产能不断扩张。在目前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钢铁产能过剩更为严重,暂停产能置换是要对产能扩张“急刹车”。
马琳预计,在钢铁产能置换新方案公布前,持有小高炉并计划减量置换的企业、“僵尸”产能计划售出的企业将受到显著影响。
“虽然当前行业经营困难,钢厂几近全面亏损状态,但有些企业为了保证现金流,维护企业责任,减量置换也不得不为。相较2021年,2024年调整的背景是钢厂盈利大幅萎缩,调整期间选择了暂停置换,也算是顺势而为。”马琳表示,等实施办法修订完大概率会重启置换。调整方向估计是置换标准更为严格,置换方向更利于绿色低碳,避免产能“名减实增”和支持钢铁行业碳减排。
王英广说:“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不等于终止,也不会对现在钢市行情产生多大影响。”
王英广表示,长远来看,对维护市场供需平衡、稳定市场价格、保护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短期来看,对市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产能,而是控产量,而且不是控粗钢的产量,是控钢材的产量。
卓钢链黑色研究院认为,由于并未限制已经公告的产能置换方案的建设,因此这部分产能变动或许将不会受到影响,目前在建的钢铁产能依然能够正常投放。《通知》主要影响新增部分,若参考2021年的修订情况,后期钢厂在产能置换方面难度将会增加。同时,产能压减的程度或许有所增强,限制了钢铁产能扩张。考虑到产能置换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未批先建、未拆先建以及拆小建大之后产能难以控制等问题,新修订的方法或许会优化和完善置换流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