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731 5747

新闻资讯

孙敬鑫:“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舆论新特点

来源:本站 时间:2020-06-15

2020年,共建“一带一路”稳步进入第八个年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客观上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对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在此特殊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出现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

舆论压力明显上升

整体来看,近期国际舆论直接或间接涉及“一带一路”时,各类负面观点、悲观情绪和唱衰声音明显增多。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西方乃至少数发展中国家的政要、媒体和专家学者等,将中国与病毒相关联,破坏中国国家形象、外交形象、产品信誉。例如,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中国是真正的亚州病夫”为题刊文,德国《明镜》周刊在其封面上写下“新型冠状病毒中国制造”等字眼。近期多个民意调查普遍显示,美国公众舆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增多。3月17日,美国民调机构拉斯穆森发表调查报告显示,在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方面,21%受访者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敌人,10%认为中国是美国的伙伴,61%介于二者之间。3月17日至20日,美国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开展的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应该因疫情受到责备。4月21日,美国皮尤调查公司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普通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达到66%,是近15年来的最高值。5月14日,澳大利亚罗伊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69%的受访者对中国在抗疫中的表现“没好感”,“不认同中国政治体制”。不仅在美欧国家,少数非洲国家也对中国颇有微词。例如,4月下旬,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部分媒体发表了涉中国形象的歪曲报道,影响了非洲民众对中国形象的好感度。中国国家形象受到的阶段性冲击,也自然影响到了外界对“一带一路”在建项目和在外中国企业的美誉度。

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国际舆论中的涉华负面论调花样百出。2月份,有媒体将疫情描绘为“中国版切尔诺贝利事件”。3月中下旬至4月初,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指责铺天盖地,如“中国病毒源头论”“中国延误论”“中国不透明论”“中国转移责任论”“中国欺骗论”等。当中国国内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力所能及地开展国际抗疫援助时,不少欧洲人给我们贴上了“口罩外交”“宣传外交”等标签,甚至借个案炒作“中国援助物资低劣论”。4月下旬以来,部分西方国家因应对不力,为了转移国内压力,把中国当成“替罪羊”,不断翻新“甩锅”手法,又提出了针对中国的“追责论”“赔偿论”等。“谎言重复1000遍就变成了真理”。西方国家借助自己的传播优势和话语权优势,在全球散布不实言论,恶化我们的舆论氛围。特别是在中美竞争加剧的特殊背景下,中西方之间的舆论战、经济战、贸易战、科技战相互交织。受此影响,“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以及中东欧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美和中欧关系的牵制和影响。

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代表性公共产品,“一带一路”越来越受到国际舆论关注。与疫情的蔓延趋势相似,外界直接对“一带一路”的担忧逐渐增多,涉及劳动力短缺、海外投资减少、项目收缩或取消、借贷速度放缓等话题。还有外媒直接发出“项目停滞”“进展受挫”等唱衰声音,认为“一带一路”正在失去吸引力。《纽约时报》等媒体甚至炮制“‘一带一路’流行病”等论调,进行污名化攻击。此外,前几年出现过的一些负面论调也仍不时冒头,包括“破坏环境论”“不透明论”“债务陷阱论”“中国霸权论”“新殖民主义论”等。还有不少媒体聚焦个别重点项目,认为在当前经济危机下,很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原本可以成为“成功故事”的项目正在被困扰。

深层动力依然强劲

在看到严峻挑战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国际舆论中的积极因素。越是在困难时刻,正面声音和乐观情绪更显珍贵。特别是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以及非洲等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他们对“一带一路”合作仍显示出较高的支持度。

一是对当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信心不减。正如英国阿西佩尔咨询公司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勒米埃在香港亚洲时报网站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尽管存有某些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仍然令所有地区竞争对手黯然失色。坦桑尼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莫西也认为,疫情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一些港口、铁路等大型基建项目在短时间暂停后将会继续实施,从而促进经济复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赞比亚工商业协会前主席迈克尔·尼伦达说,“一带一路”前景光明,因为它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中东经济网刊文指出,“中国加快复工复产,同时带动海外‘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有序开展,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塞拉利昂驻华大使恩多马希纳说:“我相信,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走深走实。”塞尔维亚政府秘书长助理尼科利奇表示,中国专家分享经验,让我们看到,全球化还有另一种形式,“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机制,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合作,也是困难时期的命运与共。

二是对后疫情时期的“一带一路”期待值提升。被誉为“金砖之父”的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吉姆·奥尼尔勋爵在接受专访时说:“在本次病毒危机之后,什么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可能就是‘一带一路’倡议,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中国邀请其他重要国家一起加入共同打造这一倡议的原因,因为它将会极大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我相信这很快会成为现实。”沙特《阿拉伯新闻报》刊文认为,随着全球衰退的到来,全球化让位给区域化,新的区域集团将因此形成。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中国与东南亚、中亚、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和海湾地区国家结成更紧密的贸易联盟。“一带一路”倡议将在后疫情时期获得更多牵引力。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撰文称,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放缓之后已重新提速,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这样的发展预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如期落实“一带一路”的所有投资项目。《雅加达邮报》集团主席瓦南迪在介绍采访时说:“相信疫情之后,全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三是对化解“一带一路”困难提出中肯建议。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前政要和专家学者、媒体界、工商界人士直面问题,并提出了务实建议。坦桑尼亚前总理米增戈·平达表示,建议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框架下创设“一带一路”国际卫生合作分论坛,推动共建国家加强“一带一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伊朗前副总统哈桑·加福里法尔德说:“我们要携手合作,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尽量降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我们要加强政策协调,利用现有国际机制保护人民的利益。”意大利新丝路促进会会长弗朗切斯科·马林焦说表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正当其时。病毒没有国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严峻挑战,加强这些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提升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韧性的关键。”意大利众议院外委会委员埃米利奥·卡莱里表示,“我希望其他欧洲国家也加入意大利的行列,尽快达成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协议。”

四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为共建注入强心剂。在疫情的特殊时刻,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同努力,在做好疫情联防联控的同时,不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总体进展平稳,并取得阶段性突破。例如,国铁集团4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941列、发送1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雅万高铁项目是中印尼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3月12日,印尼雅万高铁5号隧道正式贯通,标志着雅万高铁建设取得又一重要阶段性进展。4月29日,中印尼共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印尼德龙工业园二期不锈钢一体化冶炼项目正式投产,这是继发电和炼钢两个项目后,德龙工业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顺利投产的又一重大项目。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互联互通工程,4月19日上午,玉磨铁路2号隧道顺利全线贯通,这是中老铁路玉磨段全面复工以来该项目取得的重大突破性进展。4月20日,中国华大集团受塞尔维亚委托建设的贝尔格莱德、尼什两座“火眼”病毒检测实验室项目已成功落地,至此,塞尔维亚每日的病毒检测能力至少提高了3000份。而且,从签署共建实验室到最终的实验室落地仅仅用了12天的时间,完美展示了中国基建的实力。据民意调查显示,塞尔维亚民众对华好感度高达98%。5月4日,波黑塞族共和国电力公司及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在特雷比涅市举行达巴尔水电站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是双方合作又一成果,也是全球化时代利益交融的最好佐证。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主流媒体也及时报道了当地主要项目的进展情况。比如,巴基斯坦《每日时报》刊登社论称,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建设持续推进,4万名巴基斯坦工人和7000名中国工人在各建设项目上尽职尽责,所有项目都没因为疫情暂停,而是在继续建设中。斯里兰卡国家电视台报道称,中国交建集团港口城项目公司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推动复工复产,这体现了中国企业的担当。尼日尔《萨赫勒报》刊文表示,中油国际西非公司尼日尔项目公司在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开展生产,保证尼日尔石油供给,为当地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作出贡献。南非主流媒体《比勒陀利亚新闻报》记者在海信南非工业园实地采访后认为,园区防疫措施及时有效,工作秩序井然,做到了防疫生产两不误。马来西亚《马来邮报》在其官网报道称,在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下,东海岸铁路项目等多个大型项目将继续进行。尼日利亚《每日信托报》记者阿布达拉迪夫在参加了“媒体开放日,记者乘拉伊铁路”活动后表示,“我从该铁路开工时就参与报道,见证了中国建设者们不断取得的巨大成就”。

不仅如此,在受疫情影响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还充分调动各类资源,承担起抗疫责任:中建五局和长沙仁和医院派遣的联合医疗队携带医疗物资驰援阿尔及利亚;中国铁建向尼日利亚派遣防疫工作组,为1600名中方员工和1万多名当地员工提供防控指导,与尼方医疗团队分享防疫经验;中铁一局援建的塞内加尔妇幼医院拥有84张床位和3间手术室,被塞方指定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目前已收治多名当地患者……

提质增效大有可为

有理由相信,无论外部环境发生如何变化,“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会倒退,“一带一路”日益发挥更大作用、产生更大效果的趋势不会逆转。

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与相关国家领导人沟通时,多次表达对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和决心。例如,同印尼总统佐科通电话时表示,实施好雅万高铁等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在同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通电话时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产能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同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会谈时表示,巩固政治互信,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会谈时表示,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在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通电话时表示,希望疫情过后,双方深化各领域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探索公共卫生等领域三方合作;在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通电话时表示,在携手抗击疫情的同时,灵活推进两国全方位合作,确保双方商定的“一带一路”项目顺利实施。

我们看到,在此次共同抗疫中,“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支持尤显温暖:缅甸提供大米,斯里兰卡提供红茶,蒙古国捐赠3万只羊,巴基斯坦拿出全国医院库存口罩。我们也看到了“一带一路”朋友圈中的“逆行者们”:柬埔寨首相洪森、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他们在特殊时期访问中国,表达与中国携手抗疫的决心。我们还看到了“一带一路”朋友圈中的“超级鼓劲者们”:印尼总统佐科、智利总统皮涅拉、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英国首相约翰逊……他们以高层通话等多种形式表达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愿。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史无前例的影响,但即便是在这种严峻环境下,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关数据依然鼓舞人心。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4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76万亿元,增长0.9%。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保持增长,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2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全球化的趋势没有改变,但会出现很多新的特点,而“一带一路”就是实现新型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中外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为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

“风物长宜放眼量”。共建“一带一路”不限于一时一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后疫情时期,“一带一路”难免还会面临很多“成长中的烦恼”,但也同样会有很多新的契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只有坚定地从这次疫情阴霾中成功突围,“一带一路”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才能得到更好检验,也才能行稳致远、生生不息。(作者为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孙敬鑫)


编辑:2020中工丝路峰会  2020陕西工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