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动态
外贸企业订单萎缩、回款难、生产成本高企,融资成为其纾困的重要对策。6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和应收账款、存货、订单等质押融资,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强调,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创新的货币政策工作有何内涵?外贸企业能否真正受益?随着信贷政策密集发布,答案渐渐浮出水面。
信贷政策可助企纾困
“根据公司持续生产经营的需要,公司预计今年最多需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46亿元。”近日,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公布了这一计划。
该公司副总经理胡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主要从事鸭禽肉出口,产业链条包括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种植、食品、羽绒加工等,需要的流动资金比较大,几乎每个月都要向银行贷款。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公司在物流、进料、饲养等方面受到短期影响。“我们本身的盈利能力不错,现在需要通过贷款渡过难关。”
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订单萎缩,盈利能力降低,但劳动力、地租等成本却较高,资金支持成为众多外贸企业纾困的及时雨。
有鉴于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对信贷支持外贸企业作出具体部署。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减小外贸企业当期现金流压力,帮助其渡过难关。此外,部分外贸企业轻资产的特征明显,出台创新信贷政策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对担保抵押物的依赖,更容易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获得信贷支持有利于增加订单、扩大出口,重新回到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创新政策正加速发力
6月5日,一场支持服务外贸和实体企业融资的对接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对接会吸引了93家外贸和实体企业参加,新增融资需求近4亿元。其中,4家重点企业与交通银行现场签订17.5亿元的融资贷款协议。
支持外贸企业的融资对接活动正在各地火热举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四川、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广西等地都已举行了类似的对接会,对接资金规模可观,意味着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务实推进。
进入6月以来,信贷支持政策密集发布。6月1日,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和《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对冲疫情影响,更加精准服务稳企业保就业。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人民银行将采取五大措施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温彬说,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从两方面发力:一是针对存量贷款,支持企业贷款延期;二是针对新增信用贷款,创新信贷产品和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两者都是普惠性的企业贷款,尤其将对中小微外贸企业产生重要的信贷支持作用。
这一信贷规模到底有多大?光大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央行前期推出的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均属直达实体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将由央行出资4000亿元,占比40%,撬动1万亿元信用类贷款,央行不承担信用风险,期限最长1年,免收利息,实际信贷规模或许会比这更大。
胡奎说,延期和增加贷款都是目前企业最需要的信贷支持政策,如果延期不会影响企业征信,那么企业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生产,加快开拓市场。随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企业也能更好地还贷,重新进入良性轨道。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陕西工业展 中工丝路峰会